首页 > 会员风采 > 宗庆后:时代的朗读者
会员风采

宗庆后:时代的朗读者

时间:2018-05-08 01:28:39
一身灰色中山装,穿着布鞋,头发花白,身姿挺拔,眼神坚定,语调舒缓,七十三岁的宗庆后站在《朗读者》第二季的舞台上,为观众朗读季羡林的《八十抒怀》。
卖过冰棍、做过农活、修过大坝,42岁创业……年过古稀的宗庆后经历过坎坷,也曾问鼎内地“首富”多年,极富传奇色彩,正如他所读到的,“在这一条十分漫长的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
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的创业者、企业家,宗庆后用朴实的语言、诚恳的声音朗读着,也讲述着他对生命和时代的感悟:一路走来,任岁月变迁,依然初心不改。



勤奋的“布鞋老总”
在网络上,关于宗庆后一直广泛流传着两张照片,一张是他自己拿着行李坐在机场候机厅,另一张则是坐着高铁二等座出差。简单朴实的宗庆后与人们印象当中光鲜亮丽的“首富”有点不一样。
“他们认为我有钱了,就应该坐比较高级的舱位,但我认为不应该这样,我出差总是一个人,也不需要其他人陪着。”在中国企业家里,朴素、勤俭已成为宗庆后的“标签”。一年花费不超过5万,穿着布鞋上下班、奔走在全国各地的生产基地和一线市场。即使是在《朗读者》的舞台上,宗庆后依然穿着布鞋。
当董卿问到一年的开销时,宗庆后说,“现在一年可能都花不了5万了,因为我把烟戒了。”朴素的话语把现场观众逗乐了,那个距离遥远的企业家其实是一位和蔼、慈祥、有趣的老人。
在宗庆后看来,做企业,勤奋是第一位的。他每天早上7点多钟就到单位,晚上最早都是10点下班,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没有节假日;一年当中,有超过200天的时间奔走在全国各地,以保持对市场的敏锐洞察。累了就在办公室的床上休息,饿了就在公司食堂和员工们一起吃饭,如果在办公室吃饭,都是简简单单的三菜一汤。
生活如此简单朴素,用宗庆后的话说,“是因为‘穷怕了’”。小的时候,宗庆后的母亲用每月四十块钱的工资养活五个孩子。而那时候吃的最多的就是米粉糊,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节目现场,宗庆后也讲述了他在舟山马目农场那段鲜为人知的岁月。马目农场被称为“舟山西伯利亚”,17岁的宗庆后在那里做过农活、挖过沟渠、修过大坝、挑过大粪,种过蔬菜,一年四季都是农忙时节,甚至还学会了杀猪,一呆就是15年。那个年代的特殊经历,成为宗庆后等老一辈企业家共同的记忆。而正是那段艰苦的岁月,练就了他强健的体魄,锻造了坚不可摧的意志。这段历练带来的宝贵财富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业历程。
宗庆后用自己的奋斗历程告诉当下的年轻人,任何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获得的。只有经历了磨难,尝尽人生百味,方知收获的可贵,才能倍加珍惜。
三十一年奋斗 初心不改
年轻时的苦难,让宗庆后想要改变命运,实现人生价值,最终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办一间像模像样的企业,正是他的初心。
1987年,宗庆后亲手把娃哈哈“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的招牌挂在了清泰街的小楼前。然而,创业之路也非一帆风顺。“人家一听是小学校办企业,就看不起你。但我们要自己看得起自己,最后要人家看得起我们。”所以,宗庆后从创业之初就提出了“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
在那场轰动国际的“达娃大战”中,宗庆后在达能时任总裁扬言要让其“在法律诉讼中度过余生”的威胁之下,以超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绝地反击,出席了全球七十多场诉讼,最终赢得了这场持续两年半的战争,保卫了民族品牌的尊严。
宗庆后说,“从整个事件来看,很多企业怕跟外国人打官司。有理的话,可以走遍天下。不用怕人家的。你越怕人家,人家越欺负你。而且中国现在越来越强大了,也不应该再受欺负了。我们的供应商到其他国家去,升中国的国旗。”73岁的老人讲到这里,脸上浮现的自豪让全场掌声雷动。
《朗读者》节目主持人兼制作人董卿说,“节目邀请嘉宾的标准是有人格魅力、人文情怀。你会看到七十多岁的宗庆后,他这辈子吃了多少苦,经历了多少事,一个非常强硬的人,可是他在我们这里温和得就像个孩子。”作为朗读者的宗庆后,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企业家阅尽世事的诚恳、朴素、深厚、自信。正是这份豁达从容,激励着当下的年轻人开拓进取,不断奋斗。
“我知道,未来的路也不会比过去的更笔直,更平坦,但是我并不恐惧。我眼前还闪动着野百合和野蔷薇的影子。”宗庆后深情地朗读着。从宗庆后身上,人们也读懂了一个时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