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食品报网
本报讯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万亿元,同比增长9%。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创历史新高,但增速有所放缓。1月24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发言人高峰表示,2019年我国消费增长尽管承受了一定的压力,但消费发展仍然具备很多有利条件。我国消费市场稳健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消费升级的趋势不会改变,消费潜力继续释放的势头也不会改变。
据高峰介绍,2018年中国消费市场消费规模稳步扩大,消费模式不断创新,消费升级势头不减,消费贡献进一步增强。
网上零售比重不断扩大,实体零售保持回暖态势。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4%,占社零总额的比重达到18.4%,较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根据国家邮政局的数据,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507.1亿件,同比增长26.6%。另一方面,实体零售业积极利用新技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呈现稳步发展态势。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中,便利店、超市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7.9%和4.9%,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5和1个百分点。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18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较上年同期扩大0.6个百分点。商务部监测的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价格累计同比上涨2%,其中羊肉、鸡蛋、蔬菜、牛肉累计同比分别上涨14.5%、8.5%、6.2%和5.6%,猪肉价格累计同比下降9.9%。
对于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创历史新高,但增速自2004年以来首次呈现个位数增长背后的原因,高峰进一步解释称,2018年我国消费市场总体平稳,消费连续第5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占比已达44.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叠加的影响,2018年我国消费增速有所放缓。首先,我国消费市场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已经进入消费规模稳步扩大、消费需求日益多元、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新阶段。这一变化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消费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其次,9%的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然位居前列,而且是在30多万亿元的高基数之上取得的,按照现在这个速度,一年的增量要比10年前增长20%的增量还要大。
第三,按照目前的统计方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反映的是商品消费的情况。当前我国服务消费增长较快,比如全年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增速都超过10%,这些都没有纳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中。
随着春节的临近,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将进入到采购的高峰期。“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打通了肉菜从田间到餐桌的追溯链条,有利于保障肉菜流通的供应安全,让老百姓消费起来更加放心。”高峰说,为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让餐桌消费更放心、更舒心,商务部门还将着力保障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保障应急响应、反应迅速。
据他介绍,目前全国已经建立粮、油、肉、糖等29种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北京、内蒙古、新疆等17个省份建立了冬春蔬菜储备,可保证7天的蔬菜消费量。“前不久,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投放了中央储备猪肉9600吨,进一步增加了市场供应。各地也根据本地市场的情况陆续投放肉菜储备。”
高峰表示,商务部门已经启动了猪肉市场监测日报制度,春节期间还将启动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日报制度。一旦发生货销断档、价格大幅波动等情况,将第一时间响应,组织应急调运和投放,确保节日市场的平稳运行。
他说,目前从市场监测的情况看,各地节日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市场总体平稳有序,一是供应充足、品种齐全;二是价格平稳,据监测,上周(1月14—20日)全国食用农产品价格比前一周小幅上涨1%;三是销售较旺,上周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零售企业销售额比前一周增长了20%,其中烟酒、服装、食品分别增长了34.2%、22.6%和19.4%。
此外,高峰表示2018年我国对外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2018年前11个月,我国消费品进口将近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进口增长较快,如食品烟酒类商品增长19.9%。2019年我国外贸要稳中提质,主要是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