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转板机制或为上市快速审核
修订后的“新三板”扩容试点方案近日再次上报国务院。一位接近方案制定的券商人士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业界预期“新三板”有关政策会在国庆前后出台,明年正式启动。其中备受注目的“转板”机制并非“新三板”挂牌公司无需审批直接上创业板或中小板,而是提供绿色通道,加快审批速度。
“方案最主要的两项内容,一是‘新三板’试点从中关村(6.95,0.02,0.29%)园区扩大到全国范围内的国家级高新园区;二是改革交易制度,引入做市商,提高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某券商“新三板”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该券商曾帮助多家中关村科技园区公司在“新三板”挂牌。
据悉,监管层在修订和完善扩容方案时向具备代办股份转让资格的证券公司广泛征求了意见。业界反映比较集中的一是转板制度,二是交易制度。此外,全国性统一的场外市场与各地分散存在的柜台市场之间的关系,也引起了广泛讨论。
转板绿色通道并非免检
“直接转板肯定没戏。”针对记者的问题,上述券商人士回答得直截了当。转板机制是“新三板”对于拟挂牌公司的最大吸引力,在一些业界人士的想象中,这种机制将允许新三板达到上市标准的公司,以存量发行的方式转入主板或者创业板上市。尽管没有融资,但毕竟实现了由场外市场向场内市场的跳跃,企业的存量股份瞬间变成可以股票市场交易的金融资产。这不仅对于企业有很大诱惑力,更是投资“新三板”市场的股权投资资金最大的驱动力。
“大家可能对转板有一定的误解。我的理解是,转板并非免检,而是为‘新三板’挂牌公司提供上市审批环节的便利条件,比如可以插队,甚至不用排队,快速审核。”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微博)对记者表示。
在董登新看来,转板机制并非免检。即使在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OTCBB挂牌公司要到纳斯达克主板或者纽交所上市,也需要达到上市条件,并且向交易所提出申请,同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备案。只不过美国的主板市场也是注册制的,没有实质性审核,因而转板的门槛相对较低。在我国,主板和创业板市场都实行严格的审核制度,因而“新三板”挂牌公司在转板的时候也无法豁免审核。
董登新表示,虽然不能免检,但快速审核机制依然能为“新三板”和主板、创业板市场之间提供很好的衔接。记者了解到,目前证监会在其他审核事项中已经引入了或者正在研究快速审核机制,如公司债的绿色审核通道,以及重大资产重组的分道制审核等。“新三板”公司如果挂牌时间较长,公司规范治理和成长性等方面都较为优秀,理论上也应符合优先快速审核的条件。
交易制度有利于活跃市场
在交易制度方面,券商希望能够引进做市商制度,降低交易门槛,以此活跃市场的交投,增加“新三板”的吸引力。这些期望将在“新三板”扩容方案中得以体现。
董登新表示,流动性弱、交投不活跃、价格波动大是场外市场的共同特征,引入做市商十分必要。做市商既可以活跃市场、促进交易,又能发挥专业研究优势,指导市场的定价。在市场出现恐慌抛盘的时候,做市商还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不过,做市商业务也意味着券商必然暴露一定的风险敞口,这对于券商的业务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此外,扩容后的“新三板”还将对现有的交易制度进行微调,比如3万股的交易单位有望拆细,以此降低交易门槛。总的来看,交易制度方面的改革最终将提升市场的投融资功能。
分散柜台市场逐渐消亡?
“新三板”的扩容意味着全国统一的场外市场迈出关键性一步,同时它也影响到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各类产权交易所、股权交易所的生存空间。
董登新认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经验证明,纯粹的地方性柜台市场没有太大的前途。这些分散的市场规模小、交易效率低下,存在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外,它们游离于监管之外,还可能有缺乏透明度、运作不规范的问题。
但董登新也反对以行政手段一刀切地关闭地方柜台市场。“统一的全国性市场是大势所趋,这样的市场一旦建立,其资源集中度以及交易的效率是地方分散市场无法比拟的,后者将自然边缘化并逐步消亡。”董登新说,“但是像天津、西安和武汉等地已经建立的较大规模的区域性场外市场,则有可能成为‘新三板’的有益补充。不过它们要发展,必须寻求差异化发展,要么做完全没有门槛的类似‘粉单市场’,要么搞特色化市场。”
“粉单市场”是美国场外市场的最低层次,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都异常宽松。上述券商人士也表示,将来国内市场的结构可以简单概括为三类:一是主板和创业板这样受到严格监管的市场,二是受到有限监管的“新三板”,三是完全没有监管的“粉单市场”。他也认为区域性的股权交易所可以发展为“粉单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