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罗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灾难性的能源危机正在逼近,其原因是世界主要油田大多已过生产高峰。国际能源署最近对全球800多处主要油田所做的评估显示,多数大油田已过产油高峰期。目前,石油生产的下滑速度几近两年前评估的两倍。比罗尔认为,许多政府似乎并未意识到石油枯竭速度已超出预期,未来10年左右全球石油生产就可能达到高峰,这较此前大部分国家的预期提前了至少10年。
比罗尔警告说,石油需求迅速增长与供应停滞乃至下滑所引发的油价上涨,将可能令世界经济复苏受阻。他同时指出,当2010年后石油供应危机开始加剧时,少数拥有大量石油储备的产油国的市场影响力将大大增强。他还说,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要依赖石油,因此能源结构的改变会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对此各国应早做准备。
今年6月,国际能源署曾表示,全球经济增长与石油需求强劲回升的迹象正在消退。之后,该机构又在其最新月度报告中补充道,2009年石油需求可能有重大转折。
纽约商业交易所原油期货8月3日亚洲电子交易时段上涨至70美元/桶上方,为一个月来新高。受全球经济复苏迹象影响,预计世界燃油需求将会复苏。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冯连勇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1998年以后,少数石油专家研究发现,石油供应将在2010年—2020年期间达到顶峰,此观点提出后遭到很多机构和专家的反对。国际能源署和美国剑桥能源研究会等机构是反对“石油峰值论”的主要代表。然而,在2008年国际油价一度攀升至147美元/桶的历史高点后,很多持反对观点的机构和专家开始“转向”,甚至将“峰值”修正到2008年,认为未来石油产量将不会超过2008年的水平。国际能源署去年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也部分吸收了“峰值论”的观点,但该报告并未提及“峰值”二字。冯连勇说,目前看来,反对“峰值”的声音越来越小。一些国家和企业已经旗帜鲜明地承认,“后石油时代”已经来临,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反对“峰值论”的人士坚持认为,世界石油资源是丰富的,北极、深海和油砂都存在人类可以利用的大量石油资源。石油相关技术的进步会打破所谓“峰值”的预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资深专家张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所谓“石油枯竭”或“峰值”说不以为然。他认为,用数学公式对一个油田的生产进行短期的预测也许有一定准确性,但是在大范围和中长期内,各方面的条件是变化的,以参数固定的某些公式预测石油供应趋势在方法论上本身就是不可取的。张抗说,人类可以通过油气生产的战术性接替和战略性接替实现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术性接替是指老油田的挖潜,而战略性接替说的是新区新领域和非常规能源的开拓。“不仅常规石油能保持相当长时期的开发,而且每一类非常规油气的潜力都可相当于现在全部的常规油气的潜力。”他表示,在后石油时代,新能源的接替并不意味着石油的枯竭,正如石油替代煤炭、煤炭却没有枯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