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1997年天津市实行水价改革制度以来第八次调整水价。虽然在今年全国各大城市水价普涨的背景下,天津也面临了一些质疑,但是,深化水价制度改革、激活节水型社会建设等一系列节水措施也为天津带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水价杠杆撬动节水
天津是我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总量15.7亿立方米,加上入境和外调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过370立方米,位于全国各省市人均水资源量之末。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
近日,天津市水务局局长朱芳清在接受包括CBN记者在内的“节水中国行”媒体团采访时介绍,多年平均条件下,全市年缺水近13亿立方米,城市缺水近3亿立方米,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天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紧迫、最直接、最主要的资源性约束条件。
“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理顺多水源水价,成为天津深化水价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天津市水务局副局长李文运说,天津市水价制度改革,按照节约常规淡水资源、压采地下水资源、鼓励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本着优质优用,劣质低用的水资源配置的原则,建立多水源价格体系,形成水价连动机制,对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收费制度。
今年4月,天津市工业用水价格每立方米由6.20元调整为6.70元。“这样的价格,企业如果不搞节水,是根本无法生存的。”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闫学军告诉记者,水价的上涨调整,有利于企业对节水设施的投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挖掘节水的潜力。
在天津市中环高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改进冷却方式、处理回收酸性污水等各种先进节水设备一应俱全。据了解,每月可节约自来水5400立方米,年节约资金40余万元。
“虽然前期投入了200多万成本进行节水项目建设,但是用不了三五年就能收回成本。不但节约了水资源,也有效地控制了产品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公司节水部部长李东说。
目前,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至16立方米,位居全国之最。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95%,工业节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科学的水价机制,也极大地增强了全市节约用水的意识,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和效率。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为每人每天78升,远低于85~140升国家标准,城市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产业发展“量水而行”
作为老工业基地,天津在工业结构调整中,也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结合起来。重点发展节水的高附加值优势产业,坚持淘汰、压缩、改造高耗水行业。对电子信息等低耗水、高附加值的产业和工业零排放的企业,实行满足用水需求和优质优供的倾斜政策。
目前,以电子信息、汽车、石油化工、冶金、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及环保为代表的六大优势产业,工业总产值已占天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2.4%,而用水量仅占全市工业用水量的30%。
同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天津压缩耗水量大的农作物而增加低耗水、优质高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水稻种植面积由100多万亩压缩到近几年的20万亩左右,棉花(13080,125.00,0.96%)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蔬菜、花卉为主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达10万亩以上。
在静海县王口镇西岳庄村,以前多年来灌溉水源匮乏,农业经济发展落后的情况已成为过去。记者看到,该村在树行间建设了为喷灌工程,发展林下经济。
“在县里的扶持下,我们建设了这套工程。节水节能,每亩能给农民增收万元左右。”该村农民东国良兴奋地说。
据当地水利部门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成以后实行计量用水和计量收费。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节约用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