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国家统计局本月5日晚间就制作了11月数据的统计快报。因此那天之后,就不断有11月的统计数据消息释放出来。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张涛昨日在北京的一个论坛上表示,中国11月的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肯定低于4%;甚至可能降至3%以下。另外,市场人士已经发布的预期显示,因原材料价格下滑,批发价格指数(PPI)涨幅也可能滑落至4%~5%左右,而中国11月末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料将原地踏步,人民币贷款增速可能出现微升。
从12月初发布的上月经理人采购指数(PMI)创历史新低开始,关于宏观经济在11月“入冬”的预期已经被市场消化,即便未来几日公布的数据波动较大,或许也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从现有的信息判断,整体需求增速减缓、出现通缩的可能性增大几乎是各市场机构的一致判断。摩根士丹利昨日的一份宏观经济报告就预测,明年上半年中国将出现通缩的迹象,并可能在下半年及之后演变成持续通缩,这将导致更富刺激性的政策出台。摩根士丹利已将对明年中国CPI的预测从1.5%修改为-0.8%。
由于中国是在此前通胀高涨的时候一下子进入经济调整期的,因此上述关于通缩的观点也受到了挑战。张涛就表示,受当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滞后影响,中国在未来6~12个月可能重新出现通胀压力,未来中国的价格形势亦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11月至今,中央密集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相关领域已经可以看到刺激效果的曙光。在政府对已审批投资项目“加快采购”的动员下,国内的钢材价格特别是建筑用钢材价格最近几周止跌回升,显示政府主导的投资计划已开始奏效。另外,11月的PMI中,原材料库存指标从42.6降至39.5,显示企业自身缩减产能的调整也在加快。
不过,由于此前出台的大部分经济刺激政策的生效节点都在明年1月1日,政策的实际效果要届时才能看得更为清晰,政策的调整或追加也可能会在那时候进行。
此外,11月经济数据的公布时间将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形成重合,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对现有的经济刺激政策加以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