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链绷紧
到目前为止,在金融海啸的袭击下“触礁”的香港企业已上升到7家。其中,2000年11月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佑威国际、泳衣及便服生产零售商德发集团在9月被清盘,“二战”后于香港建立的最早期的电器店之一泰林无线电行、香港玩具生产商合俊集团旗下两家工厂、成立于1983年的香港手表制造及零售商宜进利深圳工厂在10月先后倒闭。小家电百灵达公司深圳工厂随后宣布停止运营,而“金至尊”陷入财务困境。根据香港百货商业雇员总会副理事长邓祥胜对香港媒体的说法,还有5~6家香港连锁零售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其中一家与泰林规模相仿的电器行也面临倒闭危机。
“细究上述公司不难发现,他们几乎遇到同样的问题,即贷款来源受阻,公司债务压垮企业。”一位香港证券分析师向记者表示,香港制造业、零售企业主要融资渠道,一是股市;二是金融机构。然而,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香港股市一落千丈,投资气氛低迷。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破产后,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而全球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则需要售出资产求存。由于信心是金融机构的生命之水,银行及金融机构为求自保,开始关注这些企业的还债能力,有些甚至暂停现有短期贷款即冻结银行的现金结余。
这些零售企业近年来动用大量资本积极扩张,但现在由于市场资金流动性降低,而企业又面对艰难的经营环境,“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压垮了他们的背。
零售危机
合俊、百灵达、宜进利旗下工厂的倒闭,意味着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波击了“世界工厂”的核心地带——广东。但事实上,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以中小民营资本为主。记者调查获悉,从2003-2007年,广东省每年安排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为2亿元,仅占地方财政的0.7%,甚至不及重庆。
金融危机正在拉紧供应链上游的资金链防线。而供应链另一端,掌握在零售企业手中的下游应收账款却不断延期。国内知名的零售业专家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顾国建在《中国连锁超市通道费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超市的低毛利率不能在摊销成本费用后还有赢利,也不能支持连锁超市的生存和快速扩张,由于中国的连锁超市一般都有着在较短期内的赢利约束性体制和机制,当一般商品经营的赢利模式无法形成时,中国连锁超市现阶段的赢利模式选择了建立在通道利润的基础上;而企业扩张则借助拖延供应商账期。
全球经济危机现在迫使生产企业、经销商要快速回笼资金,以弥补生产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通胀等种种因素的影响;零售企业不得及时或缩短供应商应付款的账期。珠三角一供应商协会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一些零售超市在供应商的集体催债下资金链已经吃紧,不少超市开始裁员,并减少新进员工招聘。不排除个别已陷入困境的小老板卷款潜逃的想法。
事实上,零售企业资金吃紧已有先兆。商家素有“金九银十”销售旺季的传统,但记者调查获悉,今年9月销售旺季,北京、上海、武汉等中国各大城市的零售企业就展开强劲的打折促销活动,促销范围之广、让利之高都实属罕见。其中,连素来不以价格战为主的广州百货商家也加入阵营。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上市受挫的服装零售商ITAT在全国裁员同时,开始低价促销,上述人士认为,商家消化存货、回笼资金的意图相当明显。
“两头在外”的经济模式缺陷导致金融海啸最先从广东登陆,随着广东部分制造企业的倒下,零售企业作为供应链的终端也难逃厄运。分析人士认为,接下来可能有更多零售企业在这场寒冬中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