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专家:中国经济增幅回调是理性回归而非增长停滞
社会新闻

专家:中国经济增幅回调是理性回归而非增长停滞

时间:2008-07-23 11:54:17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的经济数据,10.4%的GDP增幅和7.9%的CPI涨幅让不少学者唏嘘不已。近一段时期以来,国家宏观调控、人民币升值、大宗商品涨价等诸多因素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价格指数屡创新高,引发了政府和学术界对我国经济可能出现“滞胀”的担忧。在此着重探讨我国经济的增幅是否可能出现“停滞”的问题。

首先,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历史数据,以正确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GDP的年平均增幅为9.88%,其中有10年的增幅在9%至11%之间,7年在7%至9%之间。考虑到个别年份(1984、1992、1993三年)的超高增长对平均值的拉动作用,我国经济的适宜增长区间在8.5%至10.5%之间。参照这一数据,今年上半年10.4%的经济增幅应属正常范围,而同比增速的下降是因为前五年经济增速过快。因此,这种回调是理性回归,而非增长停滞。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连续30年平均近10%的GDP增幅。国际经验表明,像我国这样的持续高增长是非常罕见的,只有少数国家在个别时期达到这一水平。相对于全球4%—5%左右的平均增幅,我国目前的增长速度仍处于极少数高增长的国家之列,并对维持世界平均值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国外许多媒体之所以把我国的持续高增长誉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实际上就是对这种超高增长事实的认可。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老先生曾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八九不离十”,这是对历史经验的客观总结。因此,当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仍两倍于世界平均水平时,对滞胀的过度担心是不必要的。

既然10.4%的经济增幅符合历史走势,又在我国的适宜增长区间之内,且雄踞全球前列,那么,我国政府部门和学界为何会产生经济“停滞”之忧呢?从表象上看,这种担忧可能来自于对未来经济增幅放缓的担心。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目前的经济形势刚刚从“趋热”区间回落至“稳定”区间。虽然回落速度较快,但仍在稳定区间的偏上区域,尚不至于产生落入“趋冷”区间的恐慌。实际上,按照西方学术界的定义,经济滞胀对应的增长速度应该是经济零增长或1%—2%以下的低增长。按照以上标准,我国当前不会有滞胀的风险。

实际上,我国目前出现的经济“停滞”之忧,可能是国人心中有挥之不去的“赶超情结”在作祟。“赶超情结”不但催生了各级政府的经济扩张冲动,也酝酿了学术界对GDP高增长的理论偏好。

“赶超情结”所导致粗放式高增长已经带来了很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经济结构不平衡,过度依赖出口所导致的国际摩擦等等。高增长政策强化了环境、资源、能源等自然因素以及国内经济体制和国际经济关系等因素的“硬约束”,而随着中央决策层强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过去的一些做法将逐渐得以改变,如个别行业的虚假繁荣要治理,一批污染项目要下马,对外资的超国民优惠政策要修正,普通工人的低工资要提高,资源和农产品价格要进一步理顺,这些深层次的改革在短期都会影响经济增速。考虑到以上因素,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我国经济实现“更好”发展的副产品,也符合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逻辑。

在未来几年,诸多约束因素的作用将会使我国经济增长的适宜区间下调,大约在7.5%至9.5%之间。因此,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正常的,如果能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全年10%左右的GDP增幅是完全符合“又好又快”目标的。国人只有逐渐淡化“赶超情结”,冷静大脑,才能更理性地分析经济规律,客观看待目前的增幅放缓问题。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