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界面
咖啡机中的战斗机来了,它可以精准控制每杯咖啡的口感。
精准控制手磨咖啡的6个变量,一台售价近6000美元的咖啡机成了发烧友心目中咖啡界的徕卡和劳斯莱斯。
近年来,咖啡机已经成为不少都市家庭厨房中的必备装备。不过,前苹果公司设计师和前航空航天局(NASA)工程师携手把咖啡机玩出了新高度。
“开花一号(Blossom One)”,这名字听起来更像一个超酷的战斗机。就像照相机中的徕卡和林哈夫,或汽车里的劳斯莱斯或宾利,“开花一号”也是严肃的咖啡发烧友心目中的顶级装备。这台仅18厘米宽的小巧机器,售价为5950美元。2012年底问世的第一批“开花一号·限量版”原型机,全世界仅10台,售价高达11111美元。
在波士顿读大学时,开花咖啡(BlossomCoffee)的主席Jeremy Kuempel便常常与咖啡和作业相伴到黎明。上百杯咖啡锻炼出了敏感的味蕾,也激发了这个麻省理工热力学工程系的高材生制作一台完美的咖啡机的念头。2011年毕业后,这位前苹果公司的实习生和他的朋友,曾经在NASA工作过的Matt Walliser,用他们对咖啡的爱和对机械的知识制成了“开花一号”。
严肃的咖啡爱好者对过于自动化的Keurig等胶囊咖啡不屑一顾,至于速溶咖啡则更加不入法眼。他们认为,即使是同一种咖啡豆,每一杯手磨咖啡的苦度、酸度和果香味都与众不同。研磨的粗细、水温、咖啡与水的比例、搅拌的次数、压力和时间是6个影响手磨咖啡的重要因素。
尽管高擎着“手工”的大旗,但硅谷范十足的“开花一号”的科技含量毋庸置疑。在标榜“每一杯都精确掌控”的“开花一号”诞生前,世界上还没有一台机器可以同时精确控制这6个变量。使用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开花一号”上手动设置。或者通过内置的摄像头,扫描合作咖啡豆品牌包装上的二维码,根据不同品种的咖啡豆,自动选择相应的设置。同时,咖啡师可以通过机器自带的智能手机软件,将配方设置共享到其他咖啡机。
直接面向咖啡厅和超高端消费者,“开花一号”短时间内还不会与Keurig或Bunn等咖啡机品牌直接竞争。
手磨咖啡方兴未艾。截至去年,美国超过两万家星巴克中,只有3%部署了手磨咖啡机。2008年,这家咖啡连锁巨头买下了高端咖啡机品牌Clover。2014年初,星巴克宣布将增加在门店中部署手磨咖啡机。
Jeremy Kuempel认为,“绿色巨无霸”对手磨咖啡的重视,是一个市场良机。“即使星巴克不用我们的机器,其他咖啡店品牌也可以考虑如何与星巴克这个歌利亚竞争”。或许“开花一号”可以成为大卫手中的投石弹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