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快报
尽管奶粉经销商及消费者都指出,包括雅培、惠氏、多美滋、雀巢、美素及特福芬等品牌洋奶粉,都存在海外价格明显低过中国市场价格的情况,但这一指责不但未令洋奶粉生产商在价格上更“收敛”些,反而在这几年一涨再涨。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3年来,包括美赞臣、多美滋、惠氏、雅培、雀巢五大洋奶粉先后以包装升级、新品上市为理由,已累计涨价超过50%,部分品牌涨幅已高达60%。而伊利、贝因美的国产品牌奶粉则连续几年保持一定的价格区间。
市场现状:洋奶粉年年涨国产奶粉不敢涨
“目前国产品牌奶粉均价以在150-180元/罐区间为主流,而国际品牌在150-230元/罐区间为主流。但今年以来,价格较低的国产奶粉反而一直未敢涨价,而1段奶粉原本就在200元以上的洋奶粉则先后涨价,涨幅高达10%左右,相当于每罐涨了20元左右。”业内人士还表示,即便如此,惠氏、多美滋等洋奶粉还是呈现两位数增长,而伊利等几个国产品牌在销售量上呈现下降。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陈连芳表示,洋奶粉之所以价格高但仍能“一涨再涨”,首先是刚性需求,厂家看准了消费者不会因为婴幼儿奶粉价格高而不买。第二是国内的乳制品经常出现各种问题,给“洋奶粉”价格上涨的机会。最后,一旦认定小孩食用某品牌后家长很少愿意更换。
业内看法:中国已成全球奶粉价格最高国家
“中国的确已经成为全球奶粉价格最高的国家之一。”对于海内外洋奶粉存在较大价差的情况,德国第一大奶粉品牌、欧洲销量排名第八的德国喜宝奶粉公司董事长Stefan Hipp如此表示。Stefan Hipp 告诉记者,相对中国市场的洋奶粉价格体系,洋奶粉在德国的销售价格的确比较便宜,这是因为在当地可以由厂商直接供应给零售商,而在中国根本不可能实现厂家直供,必须经过经销商等的分销。作为进口食品,进口奶粉在中国市场需要加上所得税及分销成本等费用,这都会直接拉高进口奶粉的价格。广东省乳业专家王丁棉对此却表示,营销成本增加只是洋奶粉在中国价格虚高的一方面原因,近两年来“洋奶粉”不断提价,涨价理由无非是“配方升级”和“成本上涨”,但是同一品牌洋奶粉在全球往往是采用一致的研发投入、加工工艺和奶源,为何配方都升级甚至配方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的销售价格就要比欧盟甚至东南亚市场贵得多呢?至于所谓的成本压力,今年1月份至今,进口奶粉原料都是30000元/吨-31000元/吨,这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作为奶粉原料之一的糖也没有涨价,由成本导致的涨价压力又从何而来呢?“说到底,还是洋奶粉在市场上本身就占据了销售优势,不怕价格高了没人买,甚至于还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价格高才代表营养高,价格低了反而产品落后的印象。”王丁棉称。
消费观察:一罐奶粉进口成本仅增80-90元
尽管有奶粉业内人士表示,从婴儿奶粉的成本构成看,销售、财务和管理费用、所得税等都会拉高洋奶粉在中国的销售价格,但也有广州消费者指出,自己曾通过国内网站找德国当地卖家直接代购当地正价奶粉,发现即便被代购卖家赚取一定费用且加上运费等,价格也仅为160元左右,比在广州超市购买便宜整整一半。“我在吉之岛买的德国原装进口特福芬有机婴幼儿奶粉二段,一罐要318元,但是通过淘宝找的德国当地代购,一罐才160元左右,就是代购卖家也同样是要赚取利润的,而且过关等运输费用也是卖家出,为什么就能便宜一大半呢?”广州妈妈陈女士向记者提出质疑。记者登录特福芬奶粉的德国官网后发现,特福芬有机婴幼儿奶粉2段的价格仅仅为9.95欧元,按照现行汇率换算成人民币价格仅仅80.6元/罐,也就是说,陈女士购买的特福芬二段奶粉,仅比当地成本增加了80元左右。对此,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记者,进口小罐成品奶粉增加的成本主要为海关进口关税和检测费,这两项大约占到原售价的28%-30%。除此之外,如果奶粉长期积压在口岸不运走,可能会产生少许的停仓费用。而即使加上运费等费用,一罐重量为850-900克的进口成品奶粉,比起大洋彼岸,增加的成本也仅为80-90元。
相关新闻
加强在华研发能力雀巢将再建两个研发机构
新快报讯记者邱春燕报道昨日,雀巢公司宣布,将在中国再建两个研发机构,以加深对中国消费者、配料和当地饮食的了解,并为亚洲等地区业务提供技术支持。记者获悉,这两家新的研发机构设立在雀巢去年先后收购的东莞徐福记及厦门银鹭。
雀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雀巢在厦门的研发机构主要侧重于即饮饮料的专业研究,并支持其去年收购的即饮花生牛奶、即食米粥生产商银鹭。而位于东莞的研发机构则将专注于烘烤产品,并将与中国最大的糖果生产商徐福记继续紧密合作。记者同时获悉,在此之前,雀巢已于2001年在上海已建立在华的首家研发中心,当时是为支持与其1999年收购80%股份的太太乐鸡精,目前则增加了开发“家庭外”餐饮产品(如酒楼等餐饮渠道)和冰淇淋等业务。加上2008年雀巢在北京设立的在华第二家研发中心,雀巢将在华拥有4家研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