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饮料市场持续蓬勃发展,饮料产品百花齐放,饮料已经成为消费者离不开的产品之一。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饮料企业大胆决策,扩张产能,饮料产量大幅飙升,饮料产量超过8000万吨,增幅达到26.05%,创近五年的新高,实现逆势扩张。茶、咖啡,东西方世界两大经典饮料,在中国市场上和谐发展、不断壮大,在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同时,也成为中国饮料产业的主推力。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主办的以茶饮料为重点的全国茶饮料、咖啡饮料发展研讨会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7届,每届会议都为促进茶饮料、咖啡饮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咖啡和茶有很多共同之处,例如,它们都被认为是天然健康的饮料,许多研究表明咖啡和茶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咖啡中的氯原酸和茶叶中的茶多酚、茶色素),它们在预防肥胖、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和癌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二,它们都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茶文化、咖啡文化都已经积淀成为深厚的学问。市场上众多饮料最符合中国文化和习惯的只有茶饮料,而印象中西方人生活中似乎时刻有咖啡相伴;其三,两者都是由传统的固体冲泡饮用向液态饮用延伸,即饮的方式正在成为都市快节奏生活的一个标志。随着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融,饮茶文化得到了各国消费者的喜欢,喝咖啡也成为了中国都市消费者追逐的时尚。茶、咖啡,正在中国市场上稳步前进。在中国饮料行业高速前进的大环境下,如何推动茶饮料、咖啡饮料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此次研讨会讨论的重点。
中国茶饮料市场自1993年起步,2001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09年,中国茶饮料产量已超过800万吨,茶饮料行业成为中国传统茶产业的支柱,茶饮料也成为消费者最喜欢的饮料品类之一。咖啡在中国的发展相对比较稳健,一些国际大品牌咖啡固体饮料品牌进入了办公场所、家庭、酒吧等公共场所,促进了咖啡店的发展。从某种层面上讲,喝咖啡已经地成为现代都市生活的组成部分。而我国咖啡豆种植产业的不断扩大以及咖啡制品的进出口贸易量逐年增长正显示着我们咖啡市场的积极变化。
但是,我们都清楚,茶饮料、咖啡饮料在我国消费市场的崛起,时间并不长,其发展远未进入成熟阶段。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赵亚利认为我国的茶饮料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与具有相近饮食文化的日本、台湾等地区相比,茶饮料的人均消费量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产品在设计、口味、包装形式、市场宣传、与传统饮食文化的融合等还有许多可以提高的方面;鉴于咖啡饮料与茶饮料的共同之处,鉴于饮食文化上的差距和交流的不断扩大,在一定时期内虽然即饮咖啡的市场小于茶饮料,但市场潜力仍然值得非常的期待。对此,与会专家也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中国茶饮料、咖啡饮料的进一步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一,加大文化宣传力度。天福茶博物院院长阮逸民教授认为,茶为国饮,茶叶利用方式与茶文化的积淀相辅相成,茶文化是中华文明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推动茶饮料发展离不开茶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对于咖啡,中国人虽然没有喝咖啡的习惯,也没有喝咖啡的文化基础,但中国人对新鲜事物从来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这一点从咖啡在中国短期的快速成长就可见一斑。针对国内消费者的特点,广泛地进行咖啡与健康、咖啡文化的教育和传播,是让中国消费者不断接受咖啡的重要方式。二、注重原料质量。茶叶、咖啡质量保证,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建设高标准的原料生产基地,国际上正在推行的“雨林联盟”是推动茶叶、咖啡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认证体系。茶叶原料化学成分对茶饮料品质有重要影响,而不同茶树品种原料生产的茶叶产品,在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茶树品种对茶饮料的品质至关重要。三,提升加工工艺水平。无菌冷灌装技术、芳香物质萃取保留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其在茶饮料、咖啡饮料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加强。四、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促进新品研发。国外市场上茶饮料、咖啡饮料新品不断出现,以茶饮料为例,红茶、乌龙茶、绿茶、麦茶、混合茶和其他茶种类非常丰富,其口味崇尚天然、无添加、低热量,新品研发更注重茶叶种类和萃取方法。国外饮料产品多样化的包装也值得我们借鉴,视觉享受同味觉享受、营养价值一样,都是市场推广的卖点。五、加强生产管理。对于饮料产业的健康发展,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企业应积极控制饮料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不断提升对原辅料、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质量等风险管理水平。在生产过程中,还应强化清洁生产,注重节水节能降耗减排,建设绿色生产和绿色运营产业链。
康师傅饮品控股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茶饮料生产集团,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和品质管理经验,在研讨会期间向大会介绍了发展茶饮料的经验和体会,并邀请与会代表还参观了天津顶津食品公司的饮料生产线。本次大会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专业性、针对性强,探讨了茶饮料与咖啡饮料的的发展思路,自始至终充满了对发展前景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