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净整洁、几乎看不到工人的生产车间里,从原料投入到成品包装全过程均由高度自动化的设备和机器人自动完成……这是记者在娃哈哈最新建成投产的智能化菌种车间内看到的一幕。
作为国内首次实现工艺间自动转序,生产过程全程自动化和柔性化的生物工程智能化工厂,娃哈哈菌种车间甫一亮相,就以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库和智能化的柔性生产模式,获得业内普遍关注和赞誉,再次展现了娃哈哈作为中国饮料行业领跑者的风姿。
研发“中国菌种”打破依赖“洋菌种”桎梏
对于中国乳业市场来说,益生菌有着重要意义。乳品是益生菌最大的应用领域,其应用遍布益生菌乳饮品、酸奶、婴幼儿奶粉等几乎所有乳产品。目前,我国各种益生菌饮料名目繁多,但功能上却严重同质化。究其根源,就在于产品使用的益生菌绝大多数依赖进口,国内优质菌种的研发与生产能力较弱,已成为我国健康饮料市场的最大瓶颈。
为了摆脱对国外企业的过分依赖,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2010年开始娃哈哈就着手了益生菌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布局。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娃哈哈已成功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种多达十余种,同时建立了拥有近3000株菌株的菌种资源库,菌种拥有量及资源收集量在国内同行业内名列前茅。
菌种研发的第一步是样品的采集。为了采集到优良天然的样品,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娃哈哈的研发人员进深山、上高原、赴雪地,多次远赴四川等地,跑遍了几百个菌种资源丰富的村镇,深入农户、牧民家中,从当地特色的天然发酵食品中精心发现、采集菌种样品。
“购买国外菌种成本在每公斤3000元—5000元,而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菌种,成本基本控制在几百元。”朱珺博士介绍说,事实证明,自主研发菌种意义重大。成功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种,不仅有效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还有望打破国内乳品企业使用“洋菌种”的格局,用“中国菌种”生产为消费者提供更适合、更安全、更健康的益生菌乳品。
智造再升级 柔性化生产模式打造“能干”的生产线
在自主研发菌种的同时,娃哈哈智能化的菌种生产车间也在2017年6月建成试生产。娃哈哈智能化菌种车间,总投资6300余万元,占地2500平方米,年产菌粉可达50余吨,是生产制造全过程实现自动化、柔性化和数字化的生物工程智能化工厂。
进入娃哈哈智能化菌种车间,记者只看到了零星的几个设备监控人员,他们几乎都不需要对设备进行任何操作,只需观察整个车间是否按照设定的要求在运行。而机器人和机械手则正在执行着各环节的操作,井然有序,精准灵活。
智能化更体现在生产模式的创新上,柔性化生产模式是娃哈哈智能化菌种车间的另一大“智能元素”。“按照传统生产模式,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个规格的产品,而在柔性化生产线上,则可以同时上线生产多种产品、执行多个批次。”娃哈哈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许斌告诉记者,目前智能化菌种车间内最“能干”的一条生产线可实现15种产品的同时生产。
这种基于生物工程技术的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对生物工程产业的升级和制造模式的转变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提升我国生物工程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进行了有益尝试。
持续创新 用产品更好的服务消费者
从娃哈哈创建那天起,产品创新就成为娃哈哈的成长密码。近年来,娃哈哈更是主动求变,进行供给侧改革,聚力创新和产品升级,成立了集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研究院,全面、系统地开展基于食品安全的产品研发工作。
不同人群对于乳制品的口味,乳制品的营养内涵有不同的要求,以差异化战略为指引,娃哈哈在2016年用两款自主创新的重量级产品——爱迪生奶酪酸奶和百维特高蛋白牛奶再一次引领了消费潮流,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首创奶酪酸奶这样一个品类,主要也是基于中国孩子的消费需求。”娃哈哈企业研究院研究人员王健介绍说:“纯奶酪对孩子来说口感上不是太容易接受,但胜在营养丰富,而酸奶则口味比较讨孩子们喜爱,所以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营养又好喝,同时,加上独特的发酵技术,我们将这款产品的大分子蛋白质分解成为更易吸收的小分子,可以说是专为中国孩子定制的品质乳制品。”